說起長江沿江的“磯”有數十處之多,銅陵大通羊山磯雖不算最著名,但由于它歷史悠久,人文遺跡較多,至今仍為沿江人民所稱道。
據《古漢語大詞典》注釋,“磯”,水邊突出的巖石,江邊基巖突出水中,曰“磯”。李白詩:“絕壁臨巨川,連峰勢相向,亂石流濮間,回波自成浪?!庇置虾迫弧督浧呃餅吩姡骸搬灤壠娇勺?,臺磴滑難布?!?/p>
羊山磯又名陽山磯、大通磯,位于銅陵長江公路大橋南岸橋頭。它由大小13座山巒連成一體,臨江而立,多為絕壁,海拔56.4米,很像一只低頭去江里喝水的羊,故名。羊山磯絕壁臨江,回波成浪,歷來為名人登臨之處,兵家必爭之地。
據傳說2300多年前,愛國詩人屈原遭饞被流放到陵陽(漢時銅陵地區有“銅地原屬‘陵陽’說”),他在這塊土地上度過了九年艱難的歲月(見《中華讀書報周篤文版屈原被流放最遠到過安徽陵陽》)。九年里,屈原踏遍陵陽山野,卻無時不盼望著返回郢都。我們仿佛看到了屈原那瘦削孤寂的身影,正衣帶飄飄孑立羊山磯頭的江風中,遙向著濃霧遮掩的郢都,哀嘆、慟哭······
自屈原走后,陵陽的老百姓一直十分懷念他,羊山磯下的鵲江上,每逢五月初五,都有龍舟競渡。
《嘉靖縣志》載,南宋詩人陸游沿長江南岸,逆流入蜀,阻風于此。曾作詩《夜宿羊山磯》,這首詩的原題是:《夜宿羊山磯將曉大雨北風甚勁俄頃行三百余里遂抵雁翅浦》,為了好記,我們便改之為《夜宿羊山磯》。全詩二十句,前四句特別寫道羊山磯江面風急浪高的壯觀景象?!拔甯嶏L吹急雨,倒海翻江洗殘暑。白浪如山潑入船,家人驚怖篙師舞?!?/p>
據乾隆《銅陵縣志》記載:此處地勢十分險要,挽纖極限。南唐舉人樊若水曾在此量江面闊六百丈。清雍正元年(1723年)舉人陳哲呈請,魏中丞準修纖路,從此舟楫可??坑诖?。據《九華山志·交通》載:“若沿江各省登九華山者,水道由大通入,羊山為第一站?!币虼?,羊山磯被圈進九華一景。
據明萬歷十五年(1578年)《銅陵縣志》記載:“大通鎮在縣南四十里,古名瀾溪?!鼻迩《辏?757年)《銅陵縣志》記載:“大通鎮去鎮五里許有舊鎮,名瀾溪?!惫艦懴饔小盀懴司啊?,其中第一景即是“羊山塔影”,描述的就是羊山磯的壯美景色。
羊山磯突兀峭拔,景色迷人?!皷|岸磯頭擁赤霞,西邊沙渚老蒹葭,江流盤來如衣帶,水急船遲日又斜?!睂W士陶安的詩,贊美了羊山磯雄偉險峻,水流湍急的壯麗景色。登臨羊山磯可看到有兩個磯頭,(俗稱大磯頭、二磯頭),雄峙江東,宛如兩個勇士,摩肩并立,俯瞰著磯下回旋激蕩,生煙走霧的滔滔江水。
大磯頭上原有磚塔一座,曰羊山塔又稱平安塔,上下七級,高約十余米,青磚砌壘,塔身方形,層層有門,有石階相通,游人可拾級而上,眺望長江。每當日出日落之際,塔影橫江,景色絕佳,時稱“羊山塔影”,為“瀾溪八景”之冠。清康熙年間,此處設有慈善機構同仁局??滴跞辏?694年),池州知府李燦在此修筑沿江石板道路,建“生生庵”,設紅船,庵上設瞭望臺,如發現江上行船遇險,迅即擂鼓報警,紅船聞聲馳救。嗣后240余年間,此義舉屢廢屢興。1938年9月,磯上塔、庵等悉遭日本侵略軍狂轟濫炸,被夷為平地。
據傳,羊山頂古有亭,本無名。相傳朱元璋既克江南,途徑羊山,進亭小憩,見江濤滾滾,念干戈不息,遂慨然命筆“不波亭”。時至清末,大通名士畢子卿募款修葺不波亭,亭內石壁鐫刻有歷代名人題詠羊山磯的詩詞佳作。特別是清代兵部尚書兼長江水師提督彭玉麟和畢子卿的唐詩集句一聯“圣代即今多雨露,故鄉如此好河山”,更為游人稱道。
羊山磯不僅自然風光壯麗,歷史人文景觀眾多,而且還有一段永載銅陵史冊的革命佳話:1949年4月17日夜,春寒料峭,銅陵人民的好兒子趙幫根,肩負中共銅陵地下黨組織和江南人民的重托,沖破國民黨軍隊的重重封鎖,戰勝徹骨風寒,只身從羊山磯下水泅渡,及時將敵軍江防圖及火力配置等重要軍事情報,送達江北劉鄧大軍渡江指揮部。4月21日8時,解放大軍萬炮齊轟,千帆競發,百萬雄師一舉突破長江天險,銅陵成為江南解放第一城。
1995年12月26日,屹立于羊山磯畔的銅陵長江公路大橋建成通車,天塹變通途,為人們觀賞和登臨羊山磯提供了極大的方便。然而,由于羊山磯上人文古跡遺留甚少,后期開發又沒有跟上,目前還不能作為銅陵的重要旅游景點。
如今銅陵長江上的第三座公鐵大橋,正在羊山磯畔如火如荼建設中,為銅陵帶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我們今天回顧羊山磯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人文景觀,不僅僅是懷古,而更重要的是引起銅陵廣大干部和群眾對羊山磯重建的重視,抓住機遇,乘勢而上,盡快將羊山磯的開發納入銅陵長江大橋景區發展的宏偉規劃。我們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積極投入,實干加巧干,銅陵羊山磯一定會有更加美好的明天。(仇永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