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等8部門聯合印發《開展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農村移風易俗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專項治理工作自2022年8月啟動,2023年12月基本結束。(9月21日 央視網)
推進移風易俗工作,關系到鄉風文明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正因此,近年來,從國家到地方都在大力推進移風易俗工作,高價彩禮、人情攀比、厚葬薄養、鋪張浪費等陳規陋習在部分地區持續蔓延勢頭得到有效遏制。筆者認為,推進移風易俗工作,要突出抓好黨員干部、貧困群眾和生活富裕群眾等關鍵群體。
移風易俗要抓好農村黨員干部群體。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這句話不僅用在發展經濟上,在移風易俗上同樣適用。抵制婚喪陋習,黨員、干部以身作則、率先落實,群眾就能心服口服、積極響應。這次《工作方案》也明確要求,完善農村黨員、干部帶頭移風易俗的規定,嚴格落實農村黨員、干部操辦婚喪喜慶等事宜報備制度;黨員、干部要自覺抵制超標準、超規模的婚喪宴席和人情往來,為群眾作表率;有關部門要對違反移風易俗規定的黨員、干部進行相應處理。這為有關部門怎么管理農村黨員干部,以及農村黨員干部在推進移風易俗中怎么做指明了方向,必將有力增強農村黨員干部帶頭移風易俗的責任感。
移風易俗要抓好貧困群眾這個群體。有一個現象值得深思:越是經濟不發達地區,越是有高價彩禮,越是有剃頭酒、搬家酒、滿月酒,以及專門為了斂財的“無事酒”等各種宴請。為什么出現這種情況呢?就是有些貧困群眾想借嫁女兒之機,向南方索要高價彩禮,以緩解自己家庭的貧困狀況,或者給自己存下養老錢;還有地方的群眾因為缺失發展經濟的門路,把擺宴席作為賺錢的一種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這樣想的人多了,就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群眾的負擔越來越重。因此,推進移風易俗,有關部門要做好貧困群眾的思想工作,讓他們明白嫁女兒不是賣女兒,頻繁擺宴席只會越擺越窮背負更多人情債的道理,同時要持續為經濟不發達地區廣開經濟發展門路,讓群眾把精力用在發展經濟上,各種陋習就會慢慢減少。
移風易俗要抓好富裕群眾這個群體。毫不避諱地說,婚喪嫁娶鋪張浪費、大操大辦,一開始大都是有錢人所為,這種現象一旦出現,不僅有富人之間會互相攀比斗富,同時由于面子思想作祟,也會引發不富裕家庭的攀比。這不僅敗壞了民風、社風,還給廣大群眾帶來沉重的物質和精神負擔。因此,有關部門要做好富裕群體的移風易俗教育引導工作,讓他們不僅要做經濟發展的帶頭人,也要做精神文明建設的帶頭人。
農村移風易俗絕非一日之功,需要綿綿用力、久久為功。事實證明,抓好關鍵群體,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各地在推動移風易俗過程中要抓準抓實關鍵群體,推動鄉風文明建設不斷上水平,讓鄉村群眾更有獲得感、幸福感。(易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