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夢想,要靠奮斗來實現;生命的輝煌,唯有奮斗才能鑄就。今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也是落實省市黨代會精神、拼出一個新銅陵的關鍵之年。為迎接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扎實開展“強國復興有我”群眾性主題宣傳教育活動。近日,銅陵文明網策劃開展“強國復興有我 奮斗筑夢未來”網絡文明傳播活動,引導廣大網友重溫銅陵黨史故事,肩負使命、砥礪奮斗,用實際行動踐行“強國復興有我”的莊嚴承諾。
重溫黨史 感悟初心使命
百年黨史孕育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論之基、精神之旗、信仰之魂。重溫黨史,可以從中感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家國情懷,感受“風雨兼程、攻堅克難”的奮進擔當,進而堅定理想信念,從偉大勝利中激發奮進力量?;顒又?,網友用心分享自己感觸最深的銅陵黨史故事,結合實際感悟初心使命。
@陳瑤:中共銅陵特支展覽館座落在銅陵義安區西聯鎮錢灣村村頭,這里記錄了銅陵星火燎原的黨史足跡。1931年初的一個寒夜,凌霄在錢灣村的章嘯衡家中秘密召開全體黨員會議,宣告中共銅陵特支正式建立。銅陵特支的成立猶如茫茫黑夜中的一盞明燈,照亮了銅陵的山山水水。作為新時代共產黨員的我們,深知責任在肩,任重道遠,我們要繼承先輩遺志,繼往開來,為銅陵的建設添磚加瓦!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最美西湖:讓我感受最深的黨史故事就是二十八勇士血戰范家灣的故事,1943年7月16日,新四軍銅陵大隊在范家灣焦家埠一帶遭到國民黨偽軍勾結日寇的突然襲擊后,與敵人展開頑強激烈的戰斗,終于粉碎敵人三路圍剿,大部分同志突圍轉移,巫希權等二十八位勇士阻擊到最后因槍彈耗盡在涉水突圍中英勇犧牲。這群勇士的平均年齡只有二十多歲,他們這種不怕犧牲,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將永遠指引著我們前行。
@胡璟軒:在銅陵郊區陳瑤湖水圩村村西,一座古舊的徽派建筑謝氏宗祠在風雨里屹立了幾百載。八十多年前,桐東區抗日民主政府在此建立。作為沿江抗日根據地的起源地和皖江根據地的西向屏障,桐東區抗日民主政府積極宣傳抗日政策,廣泛動員群眾抗日,發展抗日武裝,以各種方式支持黨和新四軍進行抗日斗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素養,以實際行動繼承和發揚革命先輩的大無畏精神。
@樅陽文明:1949年春,中線渡江部隊和運輸隊集結長江北岸近20萬人,以樅陽鎮、湯溝鎮、桂家壩為起渡點。4月21日下午5時許,奉令發起進攻,千帆競發,強渡長江天險。6時許,勝利抵達長江南岸,一舉奪取中線渡江戰役的全線勝利。中線渡江戰役的勝利,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全線渡江戰役的勝利,立下了豐功偉績。憶崢嶸歲月,強使命擔當,我們要在黨史中重溫革命先輩的艱難,堅定理想信念,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爭做時代新人,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筑夢明天 踐行莊嚴承諾
@東聯之聲: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是一個光榮的稱號,更是一個光榮的集體。我深深認識到,志愿活動就是幫助他人,以自己的熱情、才能,去為他人、為集體、為社會奉獻愛心,在為他人服務的過程中,鍛煉自己的意志品質,增長才干,提升自己的品德修養。未來我將會繼續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堅守崗位,幫助他人,服務社會,踐行志愿精神,傳播新思想,弘揚新風尚,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
@長玉:作為一名“五老”宣講員,我要進一步發揮好“五老”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挖掘銅陵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發揚紅色傳統,激發廣大青少年的愛國熱情,讓革命精神薪火代代相傳,永放光芒,以實際行動踐行偉大精神,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鮑海祥:新時代青年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要有“強國有我”的決心,更要有“強國有我”的信心,作為一名新時代青年黨員,我們要深刻領悟“強國復興有我”的內涵,堅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為民服務、接續奮斗,以青春之我筑強國之夢。
@銅陵市場:很榮幸,能夠在市場監管系統的特檢崗位上奉獻自己的一份光、一份熱。特種設備檢驗是安全生產的重要前提,作為崗位上的一份子,我會持續不斷地精進自身的檢驗本領,以一顆熱忱的服務之心,踐行“強國復興有我”的諾言。
@義安教體:我是一名鄉村幼兒教師,我的工作雖然普通,但是我覺得非常有意義。清晨,我從家長手中接過孩子,記住他們一遍遍的叮囑。傍晚,我把孩子開開心心地交還給家長。幼教工作雖然不輕松,但是每天看著孩子們純真的笑臉,我就覺得充滿力量。我們班的孩子就要上大班了,下學期,我要加強幼兒的跳繩練習,強壯他們的體魄,同時自己多讀教育專著提升業務,更好地服務于孩子。
@銅陵生態環境:我是一名環保工作者,我深愛著自己的事業,責任與使命讓我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業績,希望和夢想讓我們在環保事業的新征程上奮勇前進。我們要堅守心中那份自豪感和責任感,不怕苦,不怕累,扎實做好環保本職工作。從自身做起,身體力行,讓銅陵的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人與自然更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