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楊邦能,男,1974年12月出生,銅陵有色冬瓜山銅礦掘進一區鑿巖臺車工。千米井下,萬次攻堅。27年堅守,楊邦能通過技術改革為企業節約支護成本近百萬元,曾被授予“安徽省五一勞動獎章”。2021年1月,楊邦能當選“安徽好人”。
勤學苦練的“比武狀元”
銅陵有色是新中國銅工業的“搖籃”。七十多年來,銅陵有色成功煉出新中國第一爐銅水,率先發行國內銅業第一股,領跑民族銅工業并躋身世界500強。輝煌成就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銅陵有色人不畏艱難、拼搏進取的奮斗精神。來自銅陵有色冬瓜山銅礦的楊邦能,正是這種精神的傳承者、踐行者。
2005年,楊邦能調到冬瓜山銅礦礦山掘進一區,成為一名鑿巖臺車操作手。面對造價高昂的陌生進口設備,他化壓力為動力,暗下決心:一定要養好、用好手中的“寶貝”,讓它與自己一起為礦山發展多出力、多貢獻!
日復一日,無論是在地表還是在井下,楊邦能一有機會就向老師傅和技術人員請教操作要領,反復揣摩練習。同時,他還“啃”起專業書籍,用所學理念知識指導實踐。很快,他成為工區的生產骨干,并在銅陵有色集團技術比武中一舉奪得鑿巖臺車司機項目第一名。
善于創新的“技改達人”
雖然只是一名普通的掘進設備操作手,楊邦能卻憑著長期一股子鉆勁和韌性,成長為礦山技改“土專家”。針對“超挖”、爆破對井下巷道圍巖破壞嚴重,他認真分析破壞機理,大膽提出采用“斷面分次爆破”的應對之策,相關方案被公司采納推廣后,使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為企業節約支護費用近百萬元。在工作實踐中,他注意到281鑿巖臺車臺車進水構件因連接方式存在不足而時常出現“罷工”現象。為了降本增效、促進生產,他又提出了采取“法蘭兩接”的解決方案。他的設法很快得到工區技術部門的認同,經成果轉化,使設備構件連接更加可靠,延長使用壽命近6個月,每年為礦山節約備件材料費十多萬元。
傾囊相授的“井下名師”
作為掘進先鋒,楊邦能還積極發揮“傳幫帶”作用。他總結出一套學用一體化的培訓方法,既可以讓學員了解現場專業設備、練習操作技能,又可以讓學員將現場培訓內容與實踐相結合,大幅度提高了班組整體掘進技能。近三年來,他所在班組完成掘進4.8萬立方米,平均每年超計劃達38.3%,光面爆破合格率達33%以上。
“90”后張超說,最讓他受感染的,還是楊邦能身上那股精氣神,“楊師傅曾經對我說,礦山開采,掘進先行。要想撬開巖石的嘴巴,讓它痛快地吐出‘果實’,掘進工必須練就過硬本領,要做到遇山開路、遇水架橋?!薄昂屠蠗钜粔K工作,我們有主心骨和安全感?!迸c楊邦能相識10多年的工友裴學飛表示,在他眼里,楊邦能是個敢擔當的人?!熬履膲K骨頭難啃,就讓老楊去攻,一準都辦好?!?/span>
堅守千米井下27年,楊邦能愛崗敬業、開拓創新,走出了一條從“工”到“匠”的新型產業工人的成長之路,曾被授予“安徽省五一勞動獎章”。2021年1月,楊邦能當選“安徽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