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宗正節,男,1974年1月生,中共黨員,銅陵有色銅冠礦建公司哈薩克斯坦VCM項目部機運區副區長。
事跡簡介:他技術精湛,施工足跡遍布海內外項目一線,堅守井下電氣維修和安裝崗位30年。2006年4月,他作為銅冠礦建公司首批支援非洲市場建設的技術骨干,進駐贊比亞康克拉項目部,7年堅守熱帶沙漠,推動項目建設。2019年至今,他奮戰在哈薩克斯坦VCM項目工程部,堅持在最低氣溫達零下40多度的惡劣環境里,帶領當地員工出色完成鑿井設備的安裝調試工作。10年海外征戰路,他將最美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海外事業,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曾被省國資委黨委授予“省屬企業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一雙黑色礦工靴,一頂紅色安全帽,一身洗的有些泛白的礦工服……在哈薩克斯坦VCM項目部,宗正節正站在十幾米高的升降車上進行高壓電纜敷設,這樣的畫面早已為工友們熟識。1992年至今,宗正節已經在礦山工作了30年,其中有10年都在為銅陵有色公司海外項目征戰,助力“一帶一路”建設。
甘當礦山建設“螺絲釘”
1992年,18歲的宗正節從銅陵有色技工學校電氣維修專業畢業,被分配到銅冠礦建公司,成為一名井下電工。
他參與的第一個項目,是位于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的雞籠山金礦主井工程。在井下施工現場,看著前輩們控制提升機、臥泵等設備,學電氣維修的宗正節感覺既新鮮又有趣。為了把設備“摸透”,他的兜里揣著多張圖紙,在看機器操作的同時,琢磨背后的工藝和原理。圖紙反復折疊,被宗正節揉舊了、折破了,卻也印在了他的腦海,融入了心中。
在邊學邊干中,宗正節參與的第一個項目完工了,“投身礦山建設事業”的信念也更加堅定。此后,他鉆研的腳步一刻未停,逐漸成長為礦山電氣維修和安裝領域的專家。
勇做海外項目“排頭兵”
2006年4月,作為第一批參與贊比亞康克拉銅礦工程的員工,宗正節第一次背上行囊踏出國門。即使前期已經做了許多“功課”,可由于兩國文化背景、技術標準、檢測程序、驗收標準等諸多方面的差異,宗正節遇到的難題遠比想象中更多。
作為施工區副區長,宗正節負責現場施工、技術指導、協調管理……白天,他必須滿負荷帶班作業,保證施工進度。晚上,他總是挑燈夜戰,從頭開始學習英語,反復查閱當地礦山的生產資料,一步步熟悉合同規范、施工設計。
2010年,工程順利竣工,榮獲我國工程建設領域“國字號”榮譽——國家優質工程獎。宗正節所負責的985中段泵房配電所安裝項目成為贊比亞康克拉銅礦工程中進度最快的項目,參與組織施工的VS3E井成為該工程創利最大的井區。
2019年4月,公司哈薩克斯坦工程需要電氣技術人員,宗正節被緊急從非洲調往哈薩克斯坦。在哈國,一年中有半年處于嚴冬,最低氣溫達到零下40多度,給戶外工作帶來巨大挑戰。為確保工期,宗正節始終帶領當地員工沖在最前面,以超強的體力、毅力和精湛的技能出色完成鑿井設備的安裝、調試工作。超低溫下,人的皮膚直接接觸金屬會被粘住,宗正節顧不得這些,帶頭踏上十幾米高的升降車進行高壓電纜、低壓動力電纜及控制電纜等敷設工作。
愿為員工成才“鋪路石”
2010年底,宗正節的父親發生中風,被緊急送往醫院接受住院治療,病情嚴重。彼時,宗正節正在贊比亞謙比希銅礦西部礦體工程現場忙碌著。項目接近尾聲,他帶領十多名中、贊員工,全力推進泵房大型配電所的安裝工作。接到家中電話時,他恨不得立刻飛回故鄉,但現場的工作離不開他。
2021年,兒子如愿考入理想的大學,宗正節卻只能透過微信視頻,隔著屏幕分享喜訊。那時,宗正節已經在VCM豎井工程建設一線已經整整堅守了2年。
缺席孩子的成長,未能分擔妻子的辛勞,無法近身照拂中風住院的父親,離家在外的這些年,宗正節無比自責。
可10年的海外征戰,他同樣收獲了無數友誼。截至目前,宗正節累計帶徒120人,特別是贊比亞籍員工索羅斯,在宗正節的培養下,連續3年被項目部評為優秀員工。(銅陵市文明辦)